要体会冬天里最本质的变化,就要去感受脚下这片土地。
立冬二候·地始冻 徐冬冬
五年前的初冬,画家徐冬冬偶然到京郊的汉石桥湿地漫步,但见芦苇枯白,残荷满塘,发干的树叶从高高的白杨树上飘落,虽然四周仍有青绿在眼,秋去冬来的气息已是浓了。一阵风来,瑟瑟的寒意愈加明显,忽然,他停住了脚步,他分明记得春夏时节走在这里时脚下那松软的感觉,此时,土地却变得有些发硬了。
这就是“地始冻”的感觉吗?
回到家,他闭门潜心画出了《四季》系列之《立冬·二候地始冻》。
要体会冬天里最本质的变化,就要去感受脚下这片土地。
此前,感受初冬的天地之气,我和许多人一样,都是从草木的变化来着眼的。这是自然的视角,也是传统文化的经典视角。不管是乡村还是城市,即便高楼耸立入云,先进技术带来的室内恒温模糊了季节的变换,路边那一棵树的叶落、一丛草的凋零,也会在瞬间带来不可阻挡的冬的气息。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草木变化中描画出了一个又一个属于他们的秋去冬来。“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这是明代王稚登吟咏《立冬》之作。诗人客居他乡,看庭前风吹叶落,唯有半轮明月和一盏禅灯相伴,不禁感叹今晚比昨晚又冷了不少。“败荷倒尽芙蓉老,寒光黯淡迷衰草。行客易销魂,笛飞何处村。”这是宋代词人赵长卿在《菩萨蛮·初冬》里的描绘。秋天的残荷到初冬都已败尽,天际的衰草分外萧瑟,伴着傍晚时分不知何处传来的笛声,游子心中倍增忧愁。
落叶,败荷,疏枝,这些体现初冬草木变化的传统意象,也隐含在画家的笔墨之中。他以抽象的思维和手法,将这些自然意象的元素剥离出来,提炼为“色之变”、“形之变”和“气之变”,用这三个重要的变化来表现秋冬转换间天地之气的演变。
四时颜色各不同,冬天的颜色自然会偏向凝重、质朴。但“色之变”不单单是这样简单的用色选择,而是创造性地把秋冬色彩的过渡与包容呈现在画纸上。《四季》里的初冬,含着深秋的色彩,又带着将要变得更加严酷的冬的气息,一种动态的立体的感觉表现得甚为充分。这种创新蕴含着哲学的思考,即季节之间也是相似相续、互为一体的,秋尽而冬始,逝去的秋天仍隐藏在初临的冬天之中。
当树叶从润泽变得干枯,芦苇从青碧变为黄白,树冠从茂密变得舒朗,生命的线条变得瘦削了,生硬了,甚至尖利了。看这时画面上色块、色线的“形之变”,不再像春天那样柔和、圆润,不再像夏天那样饱满、奔涌,不再像秋天那样斑斓、从容,它的形态开始变得瘦挺,变得粗粝,像河滩裸露的卵石,抑或柴门堆放的枯枝。
用“风之变”来表现“气之变”,是《四季》系列创作中使用最多的一个手法,也是形象而准确的一种表现方式。立冬二候的“冬之风”,在日甚一日的寒凉中还包裹着犹未褪尽的温热,这温热时而浓一点,时而淡一些,终究是渐行渐远,变得模模糊糊,犹如对秋日美好的残存的记忆。
当感知到“地之变”的那一刻,我们对四季的感悟就迎来了一次超越。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讲道:立冬二候“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此时土地已开始冻结。随着节气推演,冬之阴气不断加重,土地会变得越来越冷硬,而等到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逐步回振之时,土地又将重回温软。
“地之变”不仅是横贯整个冬季的最为典型的变化,而且是最本质的变化。大地是生命的母体,“地之变”决定了生命的有无和存在的状态。
走进《立冬·二候地始冻》,感知土地的硬度与温度,体会土地的触感和质感。从这里开始,人们将在冬日的“地之变”中,开启领悟生命本质的又一段奇妙旅程。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近日,住友橡胶(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住友橡胶)走进江苏省常熟市滨江实验中学、...
凯迪拉克品牌宣布,全路况豪华大六座SUV--新XT6将于11月15日广州车展上市。传承品牌百年豪华底...
在繁忙的蔬菜种植区,每天清晨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新鲜的蔬菜需要迅速从田间地头运往市场,确保消费者能够...
极致风格造就艺术大师,就像画出《星空》的印象派梵高,擅长用不规则形状作画...[详细]
(2022年10月24日,北京)丰田汽车公司(以下简称“丰田”)发布TO...[详细]